(资料图片)
爱是一门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的技艺呢,还是一个人偶然幸运地体验并“坠入其中”的一种愉悦感呢?毫无疑问,大多数人相信第二个观点——爱只是一种愉悦感。尽管如此,本书却还是基于第一种观点——爱是一种技艺,它需要知识和 努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们认为爱是不重要的。相反,人们如此热切地渴望着爱,他们没完没了地观看爱情故事的电影,听那些毫无新意的爱情歌曲——然而几乎每个人都认为,爱是用不着学习的。 这种对待爱的渴望而又忽视的奇怪态度,是由于我们心目中一些约定俗成的看法造成的,这些看法单独地或是混杂在一起,强化了人们的这一态度。
大多数人把爱只是简单地看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是看成爱人以及自己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因此,在他们看来,问题的关键是:怎样被人爱,怎样得到别人的爱,怎样变得更加吸引别人的爱。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途径。对于男性来说,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尽可能地去获得名利和权力。对于女性而言,则是要穿着华丽的衣物,精心装饰、打扮自己,使自己变得更有魅力。还有一些男性和女性都喜欢采用的增添魅力的方法,比如:让自己具有文雅得体的举止,谈吐风趣幽默,乐于助人,彬彬有礼,态度谦逊。这些让自己更加可爱的方法就像那些指导人们如何成功的途径一样,都是要力图去“赢得朋友,影响他人”。实际上,在我们的社会观念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可爱”无非就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二者的混合。
隐藏在“爱用不着学习”背后的第二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爱的问题就是爱的对象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问题。很多人认为爱本身十分简单,但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爱的对象——或者一个被爱的对象——则困难得多。
人们这种态度的形成有多种原因,这些原因源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其中一个原因是在20世纪,人们挑选“爱的对象”的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许多传统文化中,爱往往不是自发的、最后导致婚姻的个人经历。相反,传统的风俗习惯确定了形成婚姻的方式——婚姻是由双方家庭决定的,有时候还需要一位媒人。婚姻是建立在社会条件基础上的,它应该门当户对。至于爱情,人们认为一旦有了婚姻,婚后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在过去几代人中,浪漫式的爱的观念在西方社会里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美国,虽然传统式的爱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人们更多的是寻求浪漫式的爱情,追求会导致婚姻的爱的个体体验。这种新的爱的自由观必定会大大提高爱的对象的重要性,却不会增加人们对“爱”本身的关注。
这种对爱的对象的重视,非常鲜明地体现了现代文化的特点。我们的整个文化都是建立在购买欲之上,建立在互利交易的观点之上的。现代人的快乐就在于在商场里逛来逛去,欣赏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用现金或者通过分期付款来购买他能支付得起的一切。
对待人的方式也是如此。
对男性来说,富有魅力的女性是他们所追求的极好的东西;同样,对于女性来讲,极具魅力的男人,是她们所追求的优等品。如果把谈婚论嫁也看成按商业法则进行的交易市场的话, “富有魅力”一般就是指某个人具有许多令人喜爱、在这个市场上广受欢迎的特点。
那些能够让人富有魅力的因素,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是由时代风尚决定的。在1920年代,一个喝酒、抽烟、泼辣、性感的女人是极具魅力的,而今天的时代风尚则认为女性应该品行贤慧、为人谨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男人一定要雄心勃勃、渴望出人头地;今天他则应该成熟世故、善于交际、心胸开阔,才能成为一种富有魅力的“产品”。
一般情况下,所谓爱上一个人的感觉,其实是在对这件“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购买能力估价之后才产生的。我想做这笔交易,那我既要考虑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衡量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考虑根据我所展示出来的实力以及潜在的实力,对方会不会看中我。因此,两个人根据他们自己所具有的交换条件,一旦在市场上发现有最合适的对象,他们就开始相爱。就像购买不动产一样,是否具备“升值”的潜力在这种交易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这种商业意识盛行的文化中,在这种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系和商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交易一样,都遵循着同样的原则,也就丝毫不令人惊讶了。
认为爱用不着学习的第三个错误在于,人们不了解坠入情网“爱上”一个人与真正“爱”一个人这两者的区别。用falling in love 和 being in love也许就能更清楚地区分这两个概念。假设有两个像我们一样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当他们突然决定拆除使他俩分隔的那堵高墙时,他们感到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近。最后融为一体的时刻,可以说是生活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的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体验。对于饱尝孤寂之苦的人来说,它更是美妙而神奇。这种男女之间意外的亲密奇遇,往往与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有关,因此很容易产生。但是,这种类型的爱情就其本质来说不可能持久,它只是昙花一现。这两个人渐渐熟悉,而亲密行为的奇妙光环却日渐消退,直到最后他们的冲突、失望及彼此之间的厌烦,把最初剩下的美好感觉完全破坏掉。然而,开始时他们根本不会想到将是这样的结局。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爱,只是把彼此之间如痴如醉的迷恋与疯狂当成了双方强烈爱情的明证;其实,最初那种彼此之间的迷恋也许只说明了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寂寞和孤单。
虽然无数事实已经证明,那种把爱看成轻而易举的事的态度是大错特错的,但是它依然成为一种对爱的流行看法。在人类社会中,几乎没有哪一种活动像爱这样,人们在开始时充满期待和希望,而结果又常常以失败而告终。如果在其他的活动中出现这种情况,人们也许会去探究失败的原因何在,希望能学会怎样让自己做得更好,或者干脆放弃这种活动。但是让人们放弃爱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一种更恰当的办法来克服爱的失败,那就是探讨爱失败的原因,进而去探寻爱的意义。
因此,第一步要做的是要认识到爱是一门技艺。就像我们要掌握音乐、绘画、工艺、外科手术或工程等技巧性很强的艺术需要学习一样,爱,也需要我们去学习。
学习一门技艺时,有哪些必不可少的步骤呢?
简单地说,学会一门技艺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理论的学习,其二是躬身实践。如果想学会医术,就应该首先了解人体结构和各种疾病。但即使我掌握了全部的理论知识,在医术方面仍然不可能胜任。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为一体,我才会产生技艺上的直觉(直觉正是掌握任何技艺的关键),我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师。但是,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积累外,还有成为技艺大师必须具备的第三个因素——对技艺追求的执着与热忱。要把对技艺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必须投入整个身心为之努力,学习音乐、医学、工艺是这样,学习“爱”也同样如此。
奇怪的是,在我们的文化当中,尽管人们在爱的方面屡遭失败,但为什么却不用心去学习“爱”这门技艺呢?答案也许在于人们对爱的轻视。人们一方面是如此强烈地渴望着爱,但另一方面却把别的事情看得比爱更重要——成功、名誉、金钱、权势,我们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投入到学习如何来获取它们。对于爱的学习,人们则无暇顾及。
难道只有那些人们用来挣钱获利、沽名钓誉的手段才值得人们花费精力去学习妈?难道对于讲求实利的现代人来说,爱真的只是一种用不着投入时间精力去学习的精神层面的享受吗?不管怎么样,下面将根据以上所说的几个问题来探讨爱的技艺:首先来谈谈爱的理论——这一部分内容占本书较大的篇幅,其次我们将谈谈爱的实践——就像在其他领域一样,关于实践几乎无法言说。
邮箱:the_art_of_loving@163.com
密码:12peterdrucker
标签: